座機:027-87580888
手機:18971233215
傳真:027-87580883
郵箱:didareneng@163.com
地址: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(武漢)
陜西省地熱資源分布規律
文章來源: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:地大熱能 發表時間:2021-10-26 11:37:35瀏覽次數:3501
1 陜西省地形地貌特征
陜西省地域狹長,地勢南北高,中間低,同時地勢由西向東傾斜的特點也很明顯。有高原、山地、平原和盆地等多種地形。南北長約870公里,東西寬200至500公里。從北到南可以分為陜北高原、關中平原、秦巴山地三個地貌區。其中高原926萬公頃,山地面積為741萬公頃,平原面積391萬公頃,主要山脈有秦嶺、大巴山等。
陜北高原,是我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,地勢西北高、東南低,是在中生代基巖所構成的古地形基礎上,覆蓋新生代紅土和很厚的黃土層,再經過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蝕而形成的,其基本地貌類型是黃土塬、梁、峁、溝、塬,是黃土高原經過現代溝壑分割后留存下來的高原面。
關中平原又稱渭河平原,其夾持于陜北高原與秦嶺山脈之間,為喜馬拉雅運動時期形成的巨型斷陷帶,盆地兩側均為高角度正斷層,斷層線上有一連串泉水和溫泉出露。南北兩側山脈沿斷層線不斷上升,盆地徐徐下降,形成地塹式構造平原,沉積了巨厚的第四系松散沉積物,最大厚度達7000余米,因地殼間歇性變動和河流下切,形成高度不等的階地。
陜南秦巴山地包括漢中、安康、商洛3個地區及寶雞市的鳳縣、太白2縣,一般海拔1200米~2800米,大部山體從海相巖層發育而來,以變質巖系和灰巖系為主,構造上經強烈的帶狀褶皺、抬升和斷裂運動,成為東西向褶皺帶和起伏較大的巖質山地。由秦嶺山地、漢江盆地和大巴山地構成“兩山夾一川”地貌,稱作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。
2 陜西省區域構造概況
陜西省的主要構造體系有秦嶺緯向構造體系、大巴山及米倉山區域東西向構造體系、祁呂賀蘭山字型構造體系、隴西帚狀構造體系等。
秦嶺緯向構造體系又稱秦嶺東西復雜構造帶,橫亙于陜西南部,構成秦嶺山脈,西延部分與昆侖山脈相連。故該構造體系屬于秦嶺—昆侖巨型緯向構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依據構造時期和不同特征可分為兩個次級東西向構造亞帶:北秦嶺東西向構造亞帶、南秦嶺東西向構造亞帶。
3 陜西省地熱(溫泉)分布概況
陜西是溫泉之鄉,全國發現最早的第一口溫泉就在陜西境內。“春寒賜浴華清池,溫泉水滑洗凝脂”。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描寫楊貴妃垂青東華清池溫泉的著名詩句。陜西境內溫泉資源豐富,目前著名的溫泉洗浴和療養勝地有臨潼、藍田、眉縣、勉縣等地,溫泉冬泳地為合陽、眉縣。而這些地區都屬于關中盆地(渭河盆地)之中。渭河盆地是一個地熱資源豐富的斷陷式盆地。
4 陜西省地熱資源分布規律
4.1 與斷裂的關系
渭河盆地地處華北地臺西南部鄂爾多斯地塊南緣,其南隔秦嶺北麓斷裂與秦嶺構造帶相接,其北以渭河盆地北緣斷裂為界,呈東西向狹長斷陷盆地,主要的控制性斷裂有眉縣-鐵爐子斷裂、渭河斷裂、秦嶺北麓斷裂、華山山前斷裂和渭河盆地北緣斷裂等。這些斷裂多為張性-壓扭性斷裂,是良好的導(控)熱斷裂,,斷裂的發育既起到了溝通深部地下熱源的作用,又為地下水的深循環提供了通道,同時這些斷裂相互交錯構成了一個導水導熱的網絡。所以渭河盆地的溫泉多沿這些斷裂呈線狀分布。
圖2 陜西渭河盆地構造單元及地熱井分布圖
4.2 與地殼深度的關系
地溫資料顯示,渭河盆地的地溫梯度表現為中間高周緣低的特點,其中以西安凹陷的地溫梯度最大;同時地球物理資料顯示,渭河盆地的莫霍面深度表現為中間小而周緣大的特點,西安凹陷作為渭河盆地的中心,其莫霍面深度在30km左右,而周緣地區則在43km至45km。這是因為較薄的地殼有利于深部的地幔熱流向上傳導,從而表現為較高的地溫場。
4.3 與熱儲層的關系
渭河盆地新生代以來接受了巨厚的沉積,特別是在盆地的內部,藍田-灞河組、寇家村-冷水溝組、白鹿塬組等埋深都在1000m以上,是良好的熱儲層,這些底層多在盆地靠近中心的地方發育,所以水熱型的地熱資源也在盆地的中部較發育。
上一篇 > 浙江省地熱資源分布規律
下一篇 > 湖南省地熱資源分布規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