座機:027-87580888
手機:18971233215
傳真:027-87580883
郵箱:didareneng@163.com
地址: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(武漢)
為什么會發生地震?地震有哪幾種類型?我們該怎樣面對地震?
文章來源: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: 發表時間:2024-10-15 14:20:04瀏覽次數:214
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,地球上每年要發生地震500多萬次,其中只有5萬多次人們能感覺得到,也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壞。
那么,為什么會發生地震?地震有哪幾種類型?我們該怎樣面對地震?地大熱能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。
地震有哪幾種類型
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噴發,使巖漿沖擊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動。
火山地震影響范圍比較小,造成的破壞相對較小。
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動。
比如地下的石灰巖溶洞坍塌,或者礦山采空區塌陷,都會引起小范圍的地面振動。這種地震一般破壞程度不大。
我們平時所說的地震叫構造地震。
構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處巖層錯動、破裂所造成的。這類地震大約占到全球地震數的90%以上,而且振動的強度大,影響的范圍廣,所以對人類的威脅也最大。
地震的震級與烈度
表示地震大小有兩種方法:一種是利用地震震級表示地震的大小;另一種是根據地震造成的破壞程度確定地震大小,也就是烈度。
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,它有大有小,大可以大到山崩地裂、房倒屋塌,小可以小到人體根本感覺不到,只有靈敏的儀器才能記錄到。
一般用地震的震級來表示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大小,震級大的地震,釋放的能量就多。
表示地震大小的第二種方法,是用地震在地面上產生的破壞程度,地震越大,它產生的破壞就大。
中國和世界上多數國家一樣,采用12級的地震烈度表。下面給出不同地震烈度對應的地面破壞情況(習慣用羅馬數字表示):
我國的地震帶
由地球板塊運動造成的“構造地震”(占了所有地震的大多數)總是發生在有活動斷層的地方。
在遠離活動斷層的地方,地震的危害性就很小。與此相反,在有活動斷層分布的地方,特別是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大震的地方,未來就有發生地震的可能,應該多加注意。
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地震帶上:
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。
■華北地區,主要在太行山兩側、汾渭河谷、陰山燕山一帶、山東中部和渤海灣。
遇到地震,應該怎么辦?
在學校怎樣避震:首先,我們要伏而待定,蹲坐下,頭部躲在課桌下、講臺旁,絕不要亂跑。盡量蜷曲身體,降低身體重心。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。保護頭頸、眼睛、掩住口鼻。
地震停止后,應當馬上在老師指揮下有序撤離。撤離時把書包頂在頭上,前后同學要保持一定距離。特別在教室門口、樓梯間等狹促地方,一定要放慢速度,發現有摔倒的同學要相互幫助,并及時通知后面的同學以免發生擁擠。
跑到室外后,一定要躲在盡量空曠開闊、周圍和頭頂沒有易掉落物的地方。如果我們在操場或室外時,可原地不動蹲下,雙手保護頭部,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。千萬不要因忘拿某些東西回到教室去。
在家怎樣避震:避震時,要根據地震時你所處的位置,就近躲避,震動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。要躲在結實、不易傾倒、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它的旁邊,如桌、床等;也可以快跑到開間較小、有支撐的房間去,如廚房、衛生間等。在避震時,要趴下,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,臉朝下,不要壓住口鼻,同時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。也可以蹲下或坐下,盡量把身體蜷曲起來。要注意保護頭部和頸部,用手護住頭部和后頸,有可能時,用身邊的物品頂在頭上,閉上眼睛,防止異物傷害。
在公共場所如何避震:在公共場所遭遇突發事件,無論是躲避還是疏散撤離時,都務必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。
疏散時不要慌亂擁擠,不要盲目擁向出口,要避開人流。如不得已被擠入人流,要防止摔倒,把雙手交叉在胸前保護自己,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壓力,隨人流而動,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。不要隨便點燈火,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。不要急于打電話,以免線路擁擠,影響救災指揮通信。
上一篇 > 地質災害遙感調查監測技術的發展狀況
下一篇 >沒有了